誠信高效 求知創新
爭創效益 鑄造品牌
測試職工園地
測試內容,編輯框可以上傳圖片編輯文字內容在科學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,人類對自己居住的地球面貌已愈來愈清楚明白。但是,人們對地球到底是什么樣子的認識,是經歷了相當漫長的過程的。
古代,由于科學技術不發達,對地球的樣子曾流傳過許各傳說和神話,人類只能通過簡單的觀察和想象來認識地球。例如,中國的古人觀察到“天似穹窿”,就提出了“天圓地方”的說法。西方的古人按照自己所居住的陸地為大海所包圍,就認為“地如盤狀,浮于無垠海洋之上”。大約從公元前8世紀開始,希臘學者們試圖通過自然哲學來認識地球。到公元前6世紀后半葉,畢達哥拉斯提出了地為圓球的說法。又過了兩個世紀之后,亞里士多德根據月食等自然現象也認識到大地是球形,并接受其老師柏拉圖的觀點,發表了“地球”的概念,但都沒有得到可靠的證明。
直到公元前3世紀,亞歷山大學者埃拉托色尼首創子午圈弧度測量法,實際測量緯度差來估測地圓半徑,最早證實了“地圓說”。稍后,我國東漢時期的天文學家張衡在《渾儀圖注》中對“渾天說”作了完整的闡述,也認識到大地是一個球體。但在其天文著作《靈憲》中又說天圓地平。這些都說明當時人們對地球形狀的認識還是很不明晰的。
從公元 6世紀開始,西方在宗教桎梏之下,人們不但不繼續沿著認識物質世界的道路邁步前進,反而倒退了。相反,中國的科學技術這時卻在迅速發展。公元8世紀的20年代,唐朝高僧一行派太史監南宮說在河南平原進行了弧度測量,其距離和緯差都是實地測量的,這在世界尚屬首次。并由此得出地球子午線1度弧長為132.3公里,比現代精確值大21公里。之后,阿拉伯也于9世紀進行了富有成果的弧度測量。由此確認大地是球形的。但由于那時人類的活動范圍很有限,其真實形狀都沒有得到實踐檢驗。直到400多年前的1522年,航海家麥哲倫率領船隊從西班牙出發,一直向西航行,經過大西洋、太平洋和印度洋,最后又回到了西班牙,才得以事實證明,地球確確實實是一個球體。
但是,人類對地球的認識并未就此結束。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大地測量學科的形成與豐富,人們觀測和認識地球形狀的方法和手段越來越多。三角測量、重力測量、天文測量等等都是重要手段。近代科學家牛頓曾仔細研究了地球的自轉,得出地球是赤道凸起,兩極扁平的橢球體,形狀像個桔子。到20世紀50年代末期,人造地球衛星發射成功,通過衛星觀測發現,南北兩個半球是不對稱的。南極離地心的距離比北極短40米。因此,又有人把地球描繪成梨形。
以上,對地球的認識,仍是根據局部資料和間接手段得來的。如果人們能遠遠地站在地球之外看地球那該多好!1969年7月20日,美國登月宇宙飛船“阿波羅”11號的宇航員登上月球的時候,就看到了帶藍色的渾圓的地球,有如在地球上觀月亮一樣。科學家們根據以往資料和宇航員拍下的像片,認為最好把地球看作是一個“不規則的球體”。
至此,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是否完成了呢?還沒有。這是因為地球實在太大了!而且無時無刻都在不停地運轉著、變化著。